告别溺爱,学会尊重孩子,学会如何去爱孩子
严厉了,怕孩子变得
胆小怕事。
松懈了,又担心调皮得无法无天。
就这样陷入两难之境…
有一位父亲讲起孩子的故事,
说那时候在老家,儿子常常跟奶奶一起午睡。
有一天,他在房内看书。
突然听到儿子在对面屋内大哭。
他知道这个孩子一般不会如此哭闹不休,过去一看。
发现孩子奶奶倚靠着大门没有理孩子,任他兀自哭喊。
见这位父亲来了,便斥责“你还不去管管你儿子。”
进去只见他光着屁股在那哭着。
原来是午睡尿床了。
大概所有的小孩都避不开这件丢人的事…
奶奶没有动手打他,但是给他换裤子的时候,他还说不穿那条绿色裤子。
这时奶奶就火了,说尿裤子还没挨打,还好意思挑三拣四。
边骂边给他套了进去,现在又被他自己给踹了出来,踢到了地上。
哭成了泪人。
这个父亲了解自己的孩子,知道他其实是尿床了,本身就不好受,怕挨批评,想转移大人们的注意力,但是奶奶把所有事情强加到一起,一味斥责他,让他的情绪失控了。
父亲去抱他的时候,他还很抗拒。
于是这位父亲跟他说“尿床了没关系,爸爸小时候也经常尿床,有一次还被你奶奶打了屁股呢,小孩子都是这样,等你长大就好了。”
于是儿子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点。
“来,告诉我,为什么不穿这条裤子?”
“痛,穿着不舒服”
这位父亲掀起他衣服看了一下,原来是裤头的松紧带太紧,勒出了印子。
这时他就不吵闹了。
看到做父亲的在柜子里找衣服,奶奶看不过去了。
“就知道惯着他,我看你今后怎么管得了。”
这位父亲没有说话。
孩子这时候需要理解,需要安慰。
如果这也是溺爱,那就这样爱着他。
如果一定要给尊重和溺爱找一条界限的话。
我觉得几乎不可能,但我们还是可以去找参考点。
我觉得有两个参考点可以考虑:
看父母是不是尊重“孩子还是一个‘孩子’”。
另外看孩子发脾气或者需求时,是因为能力的限制还是故意地发小脾气。
这其实就是对父母的考验了。
尊重“孩子还是一个孩子”,不是说“孩子小,什么都不懂,以后再说”的放任不管。
而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。
我们见过太多被溺爱毁掉的孩子,要么出于放任而没有规矩的爱。
要么是父母被孩子控制,失去了原则和方向。
其实,很多时候,孩子提的小要求并不过分,那是他们内心的期盼。
上次看了一位台湾麻麻的文章,提起一家人去海边玩耍的故事。
小孩好叛逆怎么办 孩子不去学校,厌学,叛逆,打父母,顶嘴,威胁父母怎么引导孩子改正这些坏习惯,习惯影响孩子一生,专业指导老师在线解答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,让你教育孩子轻松无忧!